为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我校2021年5月在原有思想政治教学部基础上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独立二级机构,承担着我校各学院近万名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院现有思政课教师18人,兼职教师2人。专职教师中,男教师6人,女教师12人;党员17人,非党员1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5人。职称结构是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助教7人。年龄结构是35岁以下3人,35-45岁6人,45-55岁9人。专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
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我校思政课设置必修课程、选修必选课程、“四史”类思政课选修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
4门必修课程:
《思想道德与法治》,3学分,4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7,实践学时8,周学时3,安排在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学分,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8,实践学时4,周学时2,安排在第二学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3学分,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2,周学时3,安排在第三学期;
《形势与政策》,1学分,32学时,周学时2,安排在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
2门选修必选课程:
《“学习筑梦”思政课》,1学分,12学时,周学时2,安排在第三学期,具体时间安排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学院根据具体情况再定。
《新青年学党史》,1.5学分,28学时,周学时2,安排在第一学期,根据实际情况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教材建设严格遵循国家规范,必修课统一采用中央马工程最新修订版权威教材,确保理论体系的政治性;选修课教材及教辅材料需通过校院联审机制,确保思政教材选用和建设的科学性、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