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师资培训的工作安排,学校领导派我参加了吉林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新加坡培训班,这是今年吉林省教育厅培训教育管理和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当中的一项,从11月1日到11月18日共18天,在新加坡的18天的时间里,感受到了新加坡这个岛国的风土人情,了解了新加坡关于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收获非常多。
这次赴新加坡培训班带队的是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的副处长韩依彤同志,参加培训班的一共是全省19所高职院校。培训过程中,通过专题讲座、参观考察和座谈交流,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职业教育的特色,学习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管理经验,先进的办学理念,体验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教学情境,也感受到了它的教学模式。
一、新加坡的基本概况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整个国土面积是710平方公里,全国的人口是382万,同时还有一百四五十万外来的务工人员,整个国土人口现在是五百多万,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一个联邦独立,建国之后,资源非常匮乏,为了发展国家的经济,当时的新加坡政府,就引进了西方等大国的企业到新加坡办厂,同时政府又做出了一个决定,要发展教育,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规模。
新加坡高等教育是三大类。第一类是本科院校,国有的一共有两所,新加坡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这两所院校所招收的适龄的学生占15%~20%,这两所院校和后期建立的几所私立本科院校,秉承着精英教育的这种模式,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世界前50强的高校,主要研究管理层的研究层和开发层。第二类是高等职业教育。更多的45%~50%适龄人员主要是进入新加坡的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新加坡政府举办的国有的高等职业院校一共有5所,新加坡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和共和理工学院。理工学院就是我们国家的高等职业院校。第三类是工艺继续教育学院,相当于我们国家的中职,但是它的层次是中学高中毕业之后,可能占到15%~29%。
这次吉林省高职院校的培训班主要是针对新加坡的高等职业院校,也就是理工学院这个层面去进行考察学习的。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是以明天的科技培养今天的人才。理工学院的学制,和我们国内一样都是三年制,在教学模式上,采取的是二加一模式。 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培养目的非常明确,精英教育,就是白领层面,培养工程师,经理,研究开发人才。理工学院培养的是蓝领,以技术员,助理工程师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加坡教育的使命,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对于学生,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第二,对于家长,要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能力在哪里,将来走什么路;第三,对于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 通过大学、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把学生分出三个层面,在不同的学校,又有不同的教育模式。
学校最关心毕业生什么?第一,学生毕业之后要知道学生找没找到工作;第二,学生毕业之后到企业去的工资是多少;第三,学生的工作与他学习的专业有没有关联。
这三个方面,也是我们下一个教育周期的主要目标,在新加坡,大学不是学生毕业的工厂,是应对经济发展需要所应该完成的任务。在这一点上作为学校的目标应该都一样,但是我们从国内来讲,在这个方面尤其是教育者考虑还不是那么明细。
二、三所职业院校的高职教育情况介绍
(一)义安理工学院
办学使命:通过教育培训,为经济发展培养具有企业精神的人才。学校给自己划定了一个期限,就是说学生毕业之后学生找到工作的时间是在3到6个月,不是学生走出校门毕业后把毕业证揣到兜里就结束了,而是他关注的是让学生找到工作。
办学目标:符合实际的课程、有效的教学环境、与工业界的联系、教师能力培训的提高。
办学的特点:有四个方面。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的是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安排是不是符合企业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到同学的接受能力,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当中,在管理课程当中,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第二课程设计避免死记硬背。在安排课程上讲究系统又打破系统,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第三是创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特点,结合企业的要求,在教学方式上是灵活多样的。第四就是把学生的活动多样化。课内的、课外的、理论的、实践的,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当中去体验学习的兴趣,通过老师的帮助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考评方面,平时作业占到55%~60%,也就是说对于学生的考核不仅仅就是期末的一张卷,要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注重平时积累。
(二)共和理工学院
理念:知识传授重在应用和创新。
特征:重点不在于掌握旧有知识,而是快速整合应用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的搜索和处理能力,解决问题和表达能力。
把学生死记硬背学习的模式转移到理解,要建立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学生提出问题,指出老师在讲课上的不足,这都是在教学当中的一个应用,同时要提高学生搜索和处理能力。现在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我们所讲的东西只是一点,学生在上网搜索的时候可以说国际上先进的东西能够马上呈现在面前,你讲的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最前沿的。
学习的含义:在一定的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情景、协作、会谈和重组这四个要素,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习,我们老师是协助和帮助的一个角色,然后要激发学生主动去利用资料,在情景、协作、会谈和重组这四个方面能够形成一个合力,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在于死记硬背,而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重组有关知识的能力,获得知识在于给学生一个课题让学生去收集,让学生去处理,让学生去理解。对学生的要求:要有主动性,要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学会联系、学会思考。
对教师的要求:就是激发帮助创建情景提出新旧知识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怎么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你要对讲授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了解,要帮助学生,让他们知道在学习中应该掌握什么东西,哪些是不足,要创造情景,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将来就业的情景,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到将来自己就业岗位的环境,同时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协调的作用要发挥出来。共和理工学院实行的教学体系是一天一题,就是每天通过五个教学环节研究解决一个问题,每天老师拿出一个课题之后分出五至六个学习小组,然后明确任务,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研究解决办法,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己收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行指导,给学生指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探索,学生再进行讨论,通过老师的指导在第四个环节有个提升,最后每个小组汇报。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作为组织者,要密切关注每个组每个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最后通过总结,老师做出一个大家集中的意见。从老师布置任务到学生收集研究问题,再到老师给予意见,再收集研究,最后拿出一个最终的方案。
学生的考评:就是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的评价,最后的反思,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都参与了思考。
(三)南洋理工学院
教学目标:是根据国家和企业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理想和抱负开发相关的专业课程,为他们的未来做准备。
教学模式是教学工厂,从模拟到模仿到融合。 通过模拟模仿到融合,就是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当中。并将两者紧密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一个企业真实的学习环境。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确保课程和企业紧密挂钩。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学校与企业紧密联合,这样对教师也提高了要求。实时进行企业培训。
三、培训的几点体会
第一,培养思路要明确。我们在教育教学当中首先要明确培养思路,不是把教材的内容转到教案中给同学们讲,这远远不够,要明确我们的培养思路,企业需要什么,岗位需要什么,我们要让学生达到这个水平,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
第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第三,要紧密与企业对接,要主动为企业服务。
第四,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会讲,要会做。学生要会学,会掌握,多练习。
第五,教师要掌握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