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9年即将过去,当我们驻足回望,呈现在眼前的是学校这一年来快速发展的美丽风景:招生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就业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体育馆的竣工、校医院的落成、评估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这一切的取得源于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审时度势,源于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围绕这一办学理念,学校在广大教职工的创造中发展,我们置身其中,既体会到艰辛,更分享了喜悦。
翻阅二○○九
2009年,学校平稳而快速地发展,331名教职工、4298名在校生深切地感受着学校以人为本的温暖,我们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类院校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坚定。
一年来,学校党建宣传、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常规工作扎实推进,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学校各项工作任务。
2009年,以史洪军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总揽全局运筹帷幄,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彰显。学校的发展紧扣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的特色,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2009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师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我们的招生工作又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有1912名来自祖国8个省份的莘莘学子来到了这所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大学。一年来,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实训教学、加大内涵建设,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这一切都为学校的招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21%,居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广泛挖掘、收集就业信息,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准确分析判断用人单位态势、就业形势,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就业工作最大可能的倾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2009年,我们的体育馆正式竣工,遗留了几年的问题终于被解决,看着学生们在体育馆内开展活动,每一个职大人都为之骄傲与自豪。
2009年,我们与山门镇政府合作的校医院落成,学生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放心,这是学校发展永恒不变的宗旨。
2009年,我们顺利的通过了人才培养评估工作,这是全校教职工在年尾收官时打的又一场漂亮仗,而在这之前,我们加班加点,放弃了暑假的休息时间、放弃了双休日与家人一同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放弃了对生病亲人的陪伴……放弃的太多了,但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在触及胜利的一刹那,我们每个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人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发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
伴着欢笑与泪水,2009,我们有着太多的回忆与感慨,展望2010,我们向省属示范校迈进的脚步不会停歇,相信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争取资金,化解了债务链
截止2008年9月,学校共欠外债5800万元,还款期限大部分集中在去年和今年,去年年底之前还清1300多万元。经过多方努力,欠宏 泰集团的1500万元协商分5年还清,在吉林银行争取了低息贷款,教师的1600万元集资款通过艰难而积极的资金运作已经还清,其余款项也进行了化解,使学校的资金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招生与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2009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学校的招生工作继去年取得历史新高之后,今年我们招生工作再创历史新高。创造了招生人数最多、招生一志愿上线率最高、录取学生的平均分最高、新生报到率最高、生源校覆盖面最广、新生转(退)学率最低和社会各方面满意度最高等八方面之最。
学校对一批勇于克服困难,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先进个人予以奖励,对沙永春、周玉学、李明月各奖励人民币2000元,对沈艳秋、胡晓薇、王大力、孔平、弓箭、史国娟、霍平、刘成、潘洪军、米寿山、秦敬祥各奖励人民币500元。
成绩的取得只能代表过去,骄傲只能使人落后。对于明年的招生工作,我们仍旧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贯彻“三全”的战略思想;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招生队伍建设;四是要进一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鼓励政策;五是要进一步做好招生计划的统筹安排工作。
就业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分量很重,它的好坏,决定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代表学校的形象。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21%,居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但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我校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当前,我们的就业观念还需要转变,一些学生仍然存在着眼高手低,“等、靠、要”的思想,还有一些学生频繁更换单位的现象也说明我们就业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多开展职业指导及各种形势的讲座;就业稳定性也需要加强,就业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学校内涵建设花繁果丰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中寻求出路,根据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瞄准社会市场需求,办好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党委一班人的共识。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回顾建校26年所走过的路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大潮中,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探索和明确办好高职教育的奋斗目标。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动态,科学谋划和调整专业设置。
四平市是亚洲最大的换热器生产基地,换热器的销售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3%。根据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及时地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调整。学校与换热器企业实行校企联合,订单培养,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样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调研中,学校了解到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旺,就业难度大。从这一需要出发,学校将这个专业调整为市场需求旺盛的三个方向:即:3G移动通讯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通讯网络工程。新专业的设置立即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2009年该专业计划招生40人,实际招生264人。
2009年按照社会需求,新增设了数控技术、营销与策划、工商企业管理三个专业,当年招生取得开门红。
学校又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对2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适应社会需求的方面,进行了大幅度、颠覆性改革。围绕特色专业建设,学校着力打造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六个核心专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以及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下力气、做文章,使学校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为了抓好专业课建设,学校还实行了专业负责人等办法。2009年上半年,计算机辅助设计、会计电算化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电气自动化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不断探索,勇于改革,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紧紧抓住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实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和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校内教学环节中普遍采用项目导向、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老师教学生、师傅带徒弟,教与学、学与教,良好学教氛围已经形成。在实践环节,各专业根据不同的行业背景,把学生的操作能力体现在实际岗位中。把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入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会计电算化专业探索“三出三进”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方式,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引厂入校,还在许多方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9年,学校与神州数码网络集团紧密型合作,使合作的专业发生了质的变化,与要求贴的更紧,与需要深度融合。学校将四平市隆百洲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某些生产车间引入校园,作为机电专业生产实训基地;与四平高斯达纳米有限公司、四平慧宇仪表电气有限公司、吉林省美霓灯光雕塑科技有限公司等62家企业深度融合,把这些企业建立成紧密型实习实训基地。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核心课程研发团队,构建与产业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发了校企合作课程29门,实施了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实行“双证书”制度,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适用,融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于一体,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建立起以培养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优秀课程17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优秀课程22门。
教师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有力地推动了课程改革,创新了教学载体,优化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2009年,数控技术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之后,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又成功入选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这是我校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首次获得中央财政的直接支持,是我校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取得的一项标志性、突破性的重大成果。
本项目实训基地设备采购支持金额达340万元,随着项目的实施,可以看到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将达到国家级实训基地的水准。
学校加大实践场所建设,投资400万元,对原有的实验实训室进行了改造,改善环境,更新设备,新建了会计电算化、文秘、电子商务等6个实验实训室,配置了多个多媒体教室,为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创造优越的条件。
我校体育馆于2005年主体竣工,由于资金不足,体育馆内部装修一度停滞,09年,以史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以人为本,投入资金392万元,我们的体育馆终于竣工并投入使用。
占地近5000平方米的体育馆设施齐全、室内宽敞明亮,灯光、音箱、大屏幕等设施先进,拥有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比赛场地,并有体操排练室、健身房、舞蹈训练室等功能房间,馆内看台座位1717个,可以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活动。
未来,我们要充分发挥体育馆的服务功能,把它打造成校园文化的又一平台,同时,将和社会广泛联系,积极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使它成为我市各项体育赛事的窗口。
2009年,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校领导班子决定与山门镇政府合作,在校内建起了一所设施完备的校医院,这极大的改善了学生的就医环境,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放心,一直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得到专家高度肯定
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12月22日,我们怀揣期盼迎来了省评估专家组,为期三天的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全校师生齐动员,我们用严谨踏实的专业素养,我们用热情周到细致入微的服务,向专家组成员展示了四平职业大学广大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不懈的努力,赢得了专家组成员的一致认可,众望所归,我们顺利通过了此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
省教育厅与四平市委市政府也对学校的这次评估工作高度重视,吉林省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刘勇兵,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多晓蜜,四平市副市长张卫平,四平市政府副秘书长左今明,四平市教育局局长牛立坚更是亲临了我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汇报会的开幕式。
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是一所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能力、人才培养水平的一次检验。多年来,特别是近两年,学校在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这次评估的顺利通过,为学校两年来的努力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相信有了这次评估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未来,职大人无论遇到怎么样的挫折与挑战,都会披荆斩棘、笑然面对,四平职业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全校师生思想统一 人心思进
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国家投资50万元的1千平方米山门社区卫生院经过争取建在学校大门口,现已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师生看病难的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了房屋维修费30万元、实验设施购置专项款60万元和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设施购置专项款100万元。争取了国家投资170万元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0年将有340万元的建设项目,机电实习实训条件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争取外界支持,帮助贫困学生。通过与市总工会帮扶中心、市新华保险公司积极沟通为我校特困生争取了4万元的帮扶资金,中国移动公司四平分公司捐助6万元。
吉林电视台、吉林日报、四平电视台、四平广播电台、四平日报等媒体累计宣传报道40余次,《吉林通讯》、《四平教育》、《四平调研》上以图文形式全面宣传学校的新面貌。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为扩大学校知名度及招生就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年来,学校始终将工作重心放在内涵建设上,全校上下立足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立足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使学校总体办学实力得到明显提升,使学校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学校领导班子不断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加大改革发展的力度,在加速学校发展上打破常规,创新思路,以顺利通过评估为标志性的创新思维取得了显著成绩。全校思想统一、上下同心形成了促进学校发展的合力。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思想空前统一,人心思进,抓住机遇,锲而不舍,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形成了想事、干事、成事的合力,从而促进了学校的大发展、快发展。
学校着眼于素质教育,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同步提高,成效显著。仅2009年,学生代表队在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吉林省第三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学校两支代表队获得第一名和第六名,6名学生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吉林省第十一届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学生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吉林省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学生获得一等奖;15名棋牌选手在吉林省大学生棋牌比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学校在吉林省学校庆祝建国60周年经典歌曲演唱电视大赛上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