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气自动化专业示范专业验收汇报
浏览第4773次 更新时间2012/5/23 9:56:52
电气自动化专业示范专业验收汇报

电气自动化专业示范专业验收汇报

欢迎各位专家、领导莅临我专业进行指导,诚挚地希望您提出宝贵意见!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200812月被遴选为第三批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示范专业。三年来,学校一直将本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伴随学校近三年跨跃式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教育思想与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质量管理与就业服务、人才培养质量上均取得可喜的进步,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我介绍一下专业概况,以便大家对本专业有个初步了解。

专业概况

本专业现有在校班级13个,学生人数428人。现有教师38人,其中校内专兼职教师19人,校外兼职教师19人。建有设备先进、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训室11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训基地18个。近三年实际就业率均在96%以上。

教育思想与办学模式改革  

1.1教育思想改革

可以说2009年我校的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对我专业的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都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改革,在教育思想上得到了转变。

1.更新高职高专教育理念,重视高职教育思想改革

学院非常重视教育教学观念、思想的转变,。认真学习教高200616号文件等学习资料和文献,全体教师均参加了高树德等专家举办的几次培训。

2.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观念

通过不断地调整专业服务面向,以专业方向的建设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设置为“智能控制技术”和“换热器机组控制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以适应市场需要,增强专业社会适应性。

3.确立高职教育大众化和高职教育多样化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就业观

在产学合作办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始终坚持四项原则:第一是教学质量原则。第二是能力培养核心原则。第三是内外相结合的质量评价原则。第四是就业宗旨的原则。

这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本专业一系列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先导。

1.2产学研结合**

校企共建,互惠双赢,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职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本专业已经和四平高斯达纳米、四平巨元换热器等18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并把《检测与转换技术》实训和《组态控制》实训分别安排在慧宇仪表厂和红嘴钢铁自动控制室进行,把实训室建在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

本专业承担了企业大量的培训任务。校企合作共建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平台已经为企业进行了28项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

一方面请专业方面专家讲授自动化技术现状和发展,让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另一方面派出多位教师在企业兼职工作,对社会开展技术服务项目。

专业教师水平的提高,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竞赛成绩上也取得了飞速提升。09年开始获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省级三等奖、10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省级一等奖,11年获吉林省首届高职高专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竞赛二等奖;在刚结束的11年全国高职高专学生电子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原名工业电气自动化,开设于1994年,2005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改为现名。

我们通过这三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改进:

实施以就业为导向、面向职业岗位、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模式改革,进行了“以市场人才需求设置专业,以专业岗位需要改革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要求调整课程内容的课程改革。根据自动化产业岗位群对素质、知识、能力的市场需求,坚持“以市场定专业、由岗位定技能、按技能设课程”的指导思想,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证书制度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人才培养方案**

2.方案状态

1)采用分方向教学。通过深入调研得出,既要考虑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又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三年内培养成适应各类行业的“万能型”或“通用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不现实。因此,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及结合我校自动化办学能力及水平,从08级教学计划开始,将有针对性进行分方向培养。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分成二个大的方向:“智能控制方向”、“换热器机组控制方向”。从而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具体、更专业、更具有针对性。

2)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把电子技能大赛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活动,做到全员参与。2011年由“娃哈哈”冠名的电子制作大赛报名学生达300人,比赛分初赛和决赛,历时两个月,在全院中掀起了一股电子制作热潮。

3)真刀真枪顶岗实习工作形成了影响力和示范作用。从05级学生组织38名学生到广州统蒋集团顶岗实习3个月开始,到06级学生探索9个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顶岗与就业模式;到098月份在07级学生中选拔8名学生组建艾维能源班6名学生组建吉瑞达科技班,实习时间12个月;再到2010年大规模组织258名同学集体到山东威海带薪顶岗实习。这种实习是完全职业化的顶岗实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通过这几年我们逐渐探索,把企业真实环境的顶岗实习规模越做做大。目前已经有包括海尔公司等多家企业主动和我们联系学生的带薪顶岗实习事宜。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从无处安排,到小规模安排摸索,已经发展到企业主动找上门来的大转变。

3. 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先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归纳出相应的行动领域,再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新的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基本素质教育体系组成。并将创业教育有机的融入到课程体系中。

1)理论教学体系由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方向课四个模块构成。

2)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三横二纵”模式。

1)“三横”是指“三阶段工学交替”。

第一阶段,入校后第1学期,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1周的专业认识实习。

第二阶段,在第2至第4学期及暑假期间,集中安排学生在校内和校外企业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至少9周的技能训练。

第三阶段,在第5和第6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一年的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进行实习。

2)“二纵”是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二条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1校内教学做一体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学体系

校内学习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电气技术应用能力、控制技术应用能力和供配电系统安装维护能力。学生进入校内电工电子、可编程控制等实训室,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使学生初步具备自动化专业职业技术能力,为进入企业顶岗实训打好基础。

2校外教学训一体的岗位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校外实训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主要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严谨求实的作风及综合职业素质。辅以17周的校外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现场学习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技术和专业技能,了解企业生产全过程。

3)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学院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就业的局面,专门申报了“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国家课题,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各类活动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学院对创业培训合格的毕业生颁发“创业合格证书”。

2.3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提倡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参与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听得懂、学得进、会运用,多锻炼。体现“精学湛练”的校训思想内涵。

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实践性,该课程在原有一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增加了校外企业实训和校企合作制作电气控制柜的培训项目,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PLC可编程控制》教学中,在课堂讲授知识、在现场训练技能,在企业熏陶素质。我们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采用课堂与现场交替,仿真与真实衔接。将典型的PLC可编程控制项目引入课堂,合理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同时将课堂延伸到校外实习基地,延伸到工程现场,并通过课程综合项目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编程控制岗位顶岗实习,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4职业技能、能力培训与考核**

依托四平换热器行业,利用自动化应用技术研发中心资源及校内专业教师技术力量,搭建开放性、多功能的自动化应用技术服务平台,如图2.4.1所示。三年来,为合作企业进行自动生产线电气维护人员、智能控制工程所需技术人员、电气设备安装工人等培训总计780余人次。

实施“双证书”教育方式,即在教学计划中规定必考和选考。这样学生毕业后,至少能拿到两个以上的证书。学生除了拿到毕业文凭外,还能拿到两个以上的某个行业就业资格证,拓宽了就业面,减轻了就业压力。

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有计划有落实,取证率高。已经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融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双证融通保证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实施与落实。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高达100%

   2.5职业素质教育*

从入学的专业教育到一个专业平台的搭建,从职业能力建设到实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从参加认知实习到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强精神、进取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作风。

1)聘请业内资深专家、毕业校友等举办学术讲座,召开座谈会。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和要求,树立学生职业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对职业概念有一个正确认识。

2)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体育、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

3)在企业现场开展职业观念培养。在201010月,我院09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在山东威海泓淋电子集团带薪顶岗实习期间,利用两周晚上的时间,企业管理人员专门为我专业学生开设了企业职业素质教育培训。这为我专业学生提升职业素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专业建设    

3.1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了一支具有职业特征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形成一批探索性的教育教学成果。为提高专业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一方面坚持“走出去”的原则,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有6位教师参加过国家教育部人事司举办的全国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已有15人考取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考评员。另一方面坚持“请进来”的原则,聘请红钢自动控制部李军部长、铁东农电局配电中心张福寨主任等企业技术能手来专业担当授课任务及指导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能适应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和实践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完成省级立项课题、省教育厅教育教学、科研课题8项;发表论文40多篇。编写《数字电子技术》等19部高职高专教材。目前建成5门省级优秀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

3.2实训基地建设*

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1个;校内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训基地18个。在吉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成功入选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项目投入资金达340万元,已经对电子工程学院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进行了改建,新建了电子工程学院机房、机器人实训室和自动化焊接实训基地。使我校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将达到国家级实训基地的水准。

 3.3教材建设

学院专门组建了电气自动化教材编写委员会,并申报了2008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支持并为教师创造条件参加国家级和市级教材编写工作。几年来,共编写高职高专教材19本。

质量管理与就业服务

4.1质量管理*

学校领导重视本专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示范专业建设期间,学校给予了专项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比如重点专业建设启动资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等。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学校非常重视,学校总计投资300余万元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已经投入使用。

教学监控机制趋于完善。在教学质量监控的建设上,我校把握住三点:一是教学工作的全程自始至终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同时又突出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二是重点监控教学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三是把教学监控与教师的培养、系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教学监控的激励、导向功能。根据这三点设计思想,我校已逐步形成了以过程监控为主,全员积极参与,监控与保障、改进相结合的质量监控机制。

4.2就业服务*

学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多次组织校园招聘会,并通过网络等先进的通信手段全方位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学校提出了“全员抓就业、全年抓就业”的就业指导思想。近两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作岗位的就业率在90%以上。学生毕业指导按不同学年级进行不同的就业内容指导,全学程抓就业指导,特别是“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课题的开展与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择业观念转变,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扩大了就业门路,创业成功者越来越多。整体就业率在不断升高。

电子工程学院安排书记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全院教师利用与企业的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向企业输送大量毕业生,确保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人才培养质量  

5.1学生发展*

电子工程学院学生一直拥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考风考纪好;在省、市、校级和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本专业学生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情况和发展情况良好;2011年建党90周年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5.2就业与社会声誉**

专业将企业的电气控制柜制作项目引入学校,每年均安排学生在校就能完成各种电气控制柜的控制电路的设计及制作。这同时也提高了专业的知名度。我专业的学生不但在四平电气控制柜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现在省内的各个地区的电气控制柜制作项目均有我专业的学生。09级学生还差一年没毕业,就有70余毕业生被长春誉丰电气、四平艾维能源等公司预先录用。

近年来的教学质量督察表明,由于我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提高是明显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分别为96%97%98%。近两年的社会调查显示,企业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0%以上。涌现了以四平吉瑞达有限公司总裁刘长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特色与创新

我专业始终坚持以特色求生存、创新谋发展,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特色一:紧贴市场需求,适时增设专业方向。本专业近期的专业建设思路是“一个专业平台,二个专业方向”。远期的专业建设思路是“一个专业平台,三至四个专业方向”。以专业方向的建设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我们通过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或一个专业基础设置多个专业方向,以适应市场需要,增强专业社会适应性。同时专业群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平台,专业群为学生提供了共同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在一定行业范围内的职业迁移能力。

特色二:把“副业”做“主业”。通过调研我们得知,四平市现在每年为换热器行业配套制作的电气控制柜数量达近万台,而从事此类工作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尽管这个行业只是换热器行业的一个“副业”,可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把电气控制柜的岗位培训做“主业”来抓。于是我们将与之相关的《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等课程做了相应的整合;并且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平台,将电气控制柜制作引到学校来进行,学生由全程参与发展到目前完全以学生为主进行制作。目前四平市从事电气控制柜及相关产品的制作、调试工作的人员中,我专业毕业生占50%以上。现在四平市的电气控制柜制作行业已经形成规模,占全国市场份额越来越大,预计未来5年内每年接收我专业毕业生可达30人以上。

 创新点:构建了“创业教育体系”,并申报了中华职教社国务院委托课题“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国家课题(编号2010CY0010)。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大胆创新,探索形成一套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及实践方式。

.今后努力方向

在学校领导和全院教职工的努力下,本专业办学实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还有许多环节需要继续努力。

1.深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的教学做结合教学方法改革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训练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兴趣、热爱专业,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为便利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

2.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教学各环节工作规程、管理标准,做到标准明确、责权清晰。加强对学院督导组的领导,强化督导责任和意识。

汇报结束!谢谢各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