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验收申请表
浏览第5219次 更新时间2012/5/23 9:55:17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验收申请表

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

验 收 申 请 表

 

  

   学校名称:  四平职业大学     

申报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主管部门:   四平市政府         

通讯地址:   四平职业大学教务处   

联系电话:0434-3307055联系人:李丽俐

填表时间: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示范性专业试点方案摘要: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原名工业电气自动化,开设于1994年,2005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改为现名。本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有设备先进、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训室15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训基地18个。现有在校学生人数354人(2008136人、2009137人、201081人)。近三年实际就业率达到96%以上。

1、加强高职高专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动态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上,既强调“职业能力”,又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淡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界限,理论课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化技能训练,强化实践教学,实行多证书制度,不断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继续加大师资的建设力度。采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专任教师硕士学历达到40%以上,"双师"型师资达到80%以上。

3、继续加大实验、实训室建设力度。建设集实验、实训、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满足专业需要的工程专业实验、实训平台。

4、拓宽校外实训基地,依托行业,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人员互聘、技术支持、科研合作、教师学生实习、人员培训、联合办学等的合作。

5、改进完善素质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6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都能用多媒体教学;因材施教。 

示范性专业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1、通过学习高职教育理论,行业法规,建立由行业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采用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分析人才岗位能力的要求,准确定位,科学地制定本专业的培养方案。

2、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鼓励教师顶岗,学历进修,参与行业学会,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建设结构合理的、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3、通过对原有实验、实训室的改造、整合,自研、购买相结合建设一体化实验实训室。

4、通过深化与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建立了紧密型产学研的合作关系,与相关企业实现了人员互聘、学生教师实习、人员培训、技术交流。

5、通过职业素质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规范化,办事程序化,保证了教育质量。

6、通过增加拓展就业模块,扩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通过增设人文模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通过实行双职证书巧妙结合的教育模式,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特色。

示范性专业试点成果简介:

1.依据行业需求,形成适应行业发展的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的办学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专业“立足地方,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构建高职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开创地方职业大学办学的新路。具体建设目标包括:

(1)     深入企业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企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跟踪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岗情况,不断调整和充实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

(2)     根据职业岗位群确定专业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设计科学的知识能力结构。

(3)     按知识能力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

(4)     打造贴近企业实际的特色专业课和核心课。专业核心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

(5)     编写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系列教材和讲义。

(6)     积极创造条件,开辟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三阶段“工学交替”的符合高职高专学生技能培养规律的实践教学模式。

2、根据专业建设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修订08级和制定09级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的十几名教师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四平地区的十几家换热器企业和相关企业进行现场走访与调研。我们的真诚令企业界的同行倍受感动,纷纷为我们提供信息、并出谋划策。来自企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在这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构建了“一个专业平台,两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模块一起构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平台,由“智能控制技术”模块和“换热器机组”模块构建了两个动态的专业方向。

2)构建了“三阶段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组成。

第一阶段,学生入校后第1学期,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1周的专业认识实习,对今后从事的岗位及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阶段,在第2至第4学期及暑假期间,集中安排学生在校内和校外企业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至少9周的技能训练。

第三阶段,在第5和第6学期安排学生进行10周的专业顶岗实习,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进行实习,并与第6学期的16周就业顶岗实习相衔接。

3、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积极与企业合作,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开发学生能力培养模块,将典型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融入课程之中,把必须掌握的知识融汇在具体工作岗位之中,以岗位需求驱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思路如图所示。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先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归纳出相应的行动领域,再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4.依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改善教学基本条件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优化师资队伍。为提高专业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一方面坚持“走出去”的原则,我专业多位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有6位教师参加过国家教育部人事司举办的全国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已有12人考取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考评员;最近二年来已为企业培训员工600多人次。另一方面坚持“请进来”的原则,聘请红钢自动控制部李军部长、铁东农电局配电中心张福寨主任等企业技术能手来专业担当授课任务及指导实践。

专业教师完成国家级立项课题1项,省级立项课题、省教育厅教育教学研究课题8项;在重要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等上公开发表论文48篇。编写《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16部高职高专教材。其中基于教材建设而进行的《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已申报2008年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并立项。在原有4门省级优秀课的基础上,2009年,《电子CAD技术-PROTEL电路设计》课程被确定为吉林省高等教育精品课程。

2)实习实训条件方面

校内实训实验室15个。设备总投入总值310万元。

3)实习基地建设方面

校内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训基地17个。

5、以人为本,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课程的设计按照“保留必需的,加强实用的,删减陈旧的,增强先进的,整合相关的,开发实用的”原则,优化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提倡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参与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能运用,多实践。体现“精学湛练”的校训思想内涵。

根据岗位技术要求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甚至直接采用企业的培训课程、培训教材。

省精品课程《PROTEL电路设计》改革后的教学内容补充了部分换热器配套仪表PCB板的制作,体现了地方性和针对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学时占总学时2/3以上,体现了实践性。该课程的考核明确规定了学生必须完成2个以上的PCB板制作项目,直到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体现了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特征,是任务驱动学习进程的具体体现。董文银和张兴贵同学根据自己制作的PCB板所撰写的《电桥式语音报警器的制作》等三篇论文已经发表在《电子制作》杂志上。在我校举办的就业双选会上,用人单位对能掌握PCB&SMT新技术的学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当场拍板录用我专业学生的单位09年有三家共接收7人。这充分说明了课程改革是成功的,它适应了社会需求,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特色。

6.依据职业岗位群和专业能力要求,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1教学做一体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学体系

校内学习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电气技术应用能力、控制技术应用能力和传动技术应用能力。学生进入校内电工电子、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自动控制等实训室,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指导下经过9周的实训完成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通过校内学习期教学做一体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自动化专业职业技术能力,为进入企业顶岗实训打好基础。

2教学训一体的岗位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校外实训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主要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作风及综合职业素质。辅以10周的校外专业顶岗实习和16周的毕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现场学习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技术和专业技能,了解企业生产全过程。

本专业已经和四平巨源换热器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并把《检测与转换技术》实训和《组态控制》实训分别安排在慧宇仪表厂和红嘴钢铁自动控制室进行,把实训室建在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

校企合作共建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平台已经为企业进行了28项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本专业还承担了企业大量的培训(传感器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等)。通过这些培训,把企业的培训标准引入校园,企业由此获得合格的员工,我专业则进一步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7、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职业素质教育

从入学的专业教育到一个专业平台的搭建,从参加认知实习到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我们始终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1)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有计划有落实,取证率高

我专业已经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融入了0809级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双证融通保证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实施与落实。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高达100%

2)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施职业素质教育

我专业已把电子技能大赛作为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比赛的内容主要是两项从事电子技术职业的拿手活:一是元器件的识别与选择;二是电子装配工艺;通过技能大赛,不仅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电子工艺技能,而且在培养良好职业素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08年起连续4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中,分别获得了省级优秀奖、省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10年参加吉林省首届高职高专技能大赛,获电子产品设计竞赛二等奖;同时,在刚结束的全国电子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

3)聘请业内资深专家夏涌泉、毕业校友孙天生举办学术讲座,召开座谈会。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和要求,树立学生职业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对职业概念有一个正确认识。

近两年的社会调查显示,企业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均超过96%。涌现了以四平吉瑞达有限公司总裁刘长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我专业始终坚持以特色求生存、创新谋发展,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特色:凝练出“校、企、生”三方共赢的“冠名班”顶岗实习模式

2007年起,积极探索顶岗与就业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开始,组织0538名学生到广州统蒋集团完成3个月顶岗实习任务,到06级学生探索6个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顶岗与就业模式,仅在四平已有13家企业连续5年接收自动化学生顶岗实习达265人,实习后择优录用,形成了“巨元换热器“、“艾维能源、“慧宇电气”、吉瑞达科技等冠名班。这种灵活顶岗与就业结合模式的探索与积累,201010月,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将09级学生的顶岗前移,组织258名学生到威海泓淋集团进行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实现了开放办学模式,这一模式,一方面体现了职业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发展方向;体现了职业教育为就业服务,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缩短了就业适应期,真正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更体现了专业教学改革要主动适应地方企业规模、用人需求的变化。这种“校、企、生”三方共赢的模式已经得到四平市多家企业的认同。

创新:

1.把“副业”做“主业”。通过调研我们得知,四平市现在每年为换热器行业配套制作的电气控制柜数量达近3000台套,而从事此类工作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尽管这个行业只是换热器行业的一个“副业”,可我们抓住这个机遇,于是成立了前面提到的艾维能源班”和吉瑞达科技班,专门从事电气控制柜及相关产品的制作、调试工作,把电气控制柜的岗位培训做“主业”来抓,将与之相关的《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做了相应的整合。于2009年起每年的9月—12月,承接控制柜的组装、调试项目,作为课程实训,同时也有收益。目前四平市从事该工作的人员中,我专业毕业生占50%以上。现在四平市的电气控制柜制作行业已经形成规模,占全国市场份额越来越大,预计未来3年内每年接收我专业毕业生可达100人以上。

2.构建了“创业教育体系”,并申报了中华职教社国务院委托课题“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国家课题(编号2010CY0010)。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大胆创新,探索形成一套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及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一批学生成功地走上了创业之路。开发出一整套适用于职业院校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本课题探索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相关专业课程、实践活动课程科学合理整合,形成一套规范化的课程。通过创业教育的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业务及政治能力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并将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操作规程。

3、构建了灵活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四平市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2007年起逐步探索顶岗与就业新模式,主动适应地方企业规模、用人需求的特点,适时设立三方共赢的“冠名班”,形成了灵活订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进一步开放办学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验收意见: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我校示范性建设专业,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评结果满足《吉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验收和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遴选方案(试行)》的指标要求,自评等级为优秀。

同意该专业申报,接受吉林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验收。

专家组意见:                                                        

 

 

 

 

 

 

专家组组长:

     

 

省专家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