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下发了吉毕指[2021]13号文件《关于下发2021年吉林省高校“双困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对“双困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工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强化管理、规范流程。要按照计划安排积极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准确报送参培学员相关信息,确保培训顺利进行。要面向学生开展有效的宣传,深入了解培训项目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宣传工作要做到帮扶重点群体全覆盖,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国家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学生的关怀。还要制定遴选流程,严把审核关,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将真正就业有困难的学生选拔出来参加培训,要按照《培训高校须知》中的有关要求,做好对参培学员的思想教育、纪律宣讲、跟踪服务等相关辅助性工作,保证培训计划圆满完成。
为贯彻落实以上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校“双困学生”的就业帮扶,组织实施好我校“双困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现制定本方案,具体事宜如下:
一、意义
通过培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挖掘个人潜能,提升就业能力,扎实有效地推进我校“双困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工作,进一步帮扶我校“双困学生”实现充分就业。
二、培训对象
我校2020级学生,要求参培学生符合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条件者;
1、家庭困难:a低收入家庭;b零就业家庭;c 灾区学生;
d 残疾人家庭等。
2、就业困难:a社会实践经历较少;b未有面试经历或较少面试经历或多次面试失败;c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缺少规划。
三、培训计划数、培训时间、地点、内容
1、培训计划数:省中心拨给我校2021年双困学生培训计划数为80人(名额分配详见群共享附件1《各学院2021年双困生培训名额分配表》)
2、培训时间、地点:
第一批培训时间:2021年10月9日—14日 (40人)
第二批培训时间:2021年10月14日—19日(40人)
地点: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全封闭离校学习。
3、培训内容:
培训采用模块式教学,内容包括:职业探索、优势挖掘、简历制作和面试训练等,由省就业指导中心选派的优秀教师授课。
四、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双培工作顺利开展
按照省中心要求,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培训工作,具体分工明确如下:
(一)统筹“双培”工作。(负责部门:就业处)
1、制定“双培”工作方案。按照“双培”工作各项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
2、汇总相关材料与数据。按省中心要求及时将参培学生名单汇总表上传到双困生系统,及时上报相关材料。
3、做好协调与服务工作。就业处要在方案制定、组织管理、安全教育、跟踪服务等方面做好上下协调与服务工作。
4、协调参培学生请假事宜。就业处统一为参培学生向学校请假。
(二)积极宣传、正确引导、强化管理、加强文明礼仪、纪律和安全教育。(负责部门:各学院、就业处、团委)
1、加强宣传工作。(负责部门:各学院、就业处、团委)
要严格按照省中心要求做好宣传动员,可充分利用板报、LED屏、QQ、微信平台、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宣传,并为学生提供耐心细致的政策解读服务,让学生明确培训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并切实体会到国家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学生的关怀。真正做到培训计划“为生所知,为生所用”,充分实现效用最大化。
2、强化管理、加强文明礼仪、纪律和安全教育工作。(负责部门:各学院)
省中心要求所有参培学生全程参加培训(如有极特殊情况需请假,必须层层履行请假手续)。每名参培学生都是代表我校参加培训,体现着我校的大学生风貌。各学院要在学生参培前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文明礼仪、纪律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倡导团队精神、注重礼仪修养,保证学员能够在培训期间遵守培训的各项规定,并将学生培训期间表现列入其年度考核鉴定之中。 参培学员在培训期间出现违规行为,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公开、公平、公正遴选“双困学生”。(负责部门:各学院)
1、制定遴选工作流程。各学院要制定遴选流程,严把审核关,遴选一定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工作透明度,将真正就业有困难的学生选拔出来参加培训。不能硬性摊派或将参培名额作为福利分发给学生,不要选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参加培训,培训期间省中心将对学生进行核实。禁止有重复参加培训的现象发生。
2、组织报名及审核。首先由学生本人自愿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书面申请学院留存);然后由学院认真组织审核,审核合格后,联系学生处填写心理筛查表;心理筛查无异议后,将名单在学院范围内公示三天;公示无异议后,由学院将申请材料报送就业处,就业处汇总后上报省就业指导中心。
(四)心理筛查、严格把关、以人为本。(负责部门:学生处、各学院)
省中心要求,必须对每名参培学生进行心理筛查。我校学生处的心理咨询中心为参加培训的每一名学生提前进行心理筛查,依据筛查结果界定学生能否参加培训。凡在我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测试未通过的学生,一律不得报名。发现有心理疾病的要及时替换培训学生,如有瞒报、不报等,导致学员在培训期间发生意外事故的,由责任部门负全部责任。
(五)请假或调串课、研究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教学及课程改革等事宜。(负责部门:教务处、就业处)
就业处、教务处负责统一协调办理参培学生请假或调串课等事宜,并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培训工作为切入点,深化我校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教学和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
(六)省中心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后续服务,建立动态跟踪机制。(负责部门:各学院、就业处)
1、每期培训结束后,各学院要召开分享交流会,并在交流会结束一周内整理好相关资料及参培学员培训心得存档。以“树典型”的原则固化培训成果,完善管理机制,构建我校“双困生”就业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帮扶体系,全面促进我校就业质量的提升。
2、各学院实施责任落实制,要对培训后的学生进行后续帮扶,及时关注他们的就业状况,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要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服务,采取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推荐等方式帮助其顺利就业。
3、各学院要做好跟踪服务等相关辅助性工作,必须建立“双困生”培训跟踪平台,要建立参培学生的档案及信息库,对离校后的参培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动态跟踪,记载“双困生”培训后的表现、应聘时的表现、参培学生的就业率、工作后一段时间内的表现以及毕业后三年内的情况。
4、对部分学生进行实地随访,及时掌握学生在求职和工作后职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征求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促进和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五、培训须知
1、此次培训免费,培训期间学员要严格遵守培训的各项规定,培训完成后由省就业指导中心颁发培训证书。
2、省中心要求学员参加培训期间不许缺课,如学员缺课超过八小时,将不予结业。
3、培训期间学员要注意个人安全,妥善保管好个人钱物及贵重物品,丢失自负。
4、各学院要在学生参加培训前,强调省中心的《培训高校须知》中各项要求,给学生讲解参加培训的目的意义;强调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强调不许吸烟、喝酒、打闹,不做任何有损学校和大学生形象的事。
5、叮嘱参培学生一定要带身份证原件,自带一些常用药备用。
6、省中心特别强调事项:受疫情影响,要求今年各高校在遴选学员时一定要确保参培学员身体健康,不要让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或接触过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学生参培,不要让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的学生参培。按照上级卫生防疫部门要求,只要行程码变色宾馆不能办理入住。即使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只要行程码不是绿色,不管什么原因,变色不要参培。
学生报到当天从学校出发前,请各学院再次确认学生的行程码,确认上述所说的几种情况,若出现任何一种情况之一,学生不能参培。(根据疫情形势培训时,按照学校最新疫情防控要求执行)
六、报送材料的具体要求
(一)各学院需交的材料:
各学院需将公示合格后的学生名单录入到《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展培训参培学员名单模板》(见群共享附件2)中,并将纸质版(书记签字、加盖学院公章)、电子版各一份报送至就业处,电子版发送到就业处邮箱spzydx5117@163.com或群共享。(请各学院从参培学生中选一名负责人,在汇总表的备注栏中注明。该生负责本院参培学生管理以及与学院领导、培训负责老师的沟通协调)。
注:去年起,省中心要求各高校使用双困生系统上报名单数据,要求上报的学生信息务必准确无误,一旦上报不能更改。此名单作为打印证书的原始名单,要求信息准确无误,姓名、性别、入学年份、毕业年份、身份证号均以文本格式填写,如因学院或学生本人对信息核对有误造成证书打印错误,后果自负。
(二)参培学生需交的材料:
1、《吉林省高等学校学生就业能力拓展培训登记表》(见群共享附件3)纸质版两份(需手写,可复印),学校和省中心各一份。
2、个人求职简历纸质版两份,学校和省中心各一份。(要求A4纸打印,并将电子版简历发送至自己的邮箱备用)。
3、心理筛查表一份,交省中心(以学院为单位联系学生处高宁悦老师填表、盖章)。
4、手写的申请书一份(由本人手写并签字,交学院存档)。
5、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一份。
(三)材料报送时间要求:
请各学院于2021年9月17日下班前,以学院为单位将上述材料按要求报送至就业处(A座817室),同时将《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展培训参培学员名单模板》电子版核对无误后传至就业处邮箱或群共享。
七、组织机构
2021年 “双困生”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刘少昆
副组长:王丽艳 曲园
组 员: 霍平 李尊清 李丽莉 史国娟 秦楠 王大力 高永德 白剑羽
沈艳秋 孙梅 卢春华 吴迪 胡晓薇 刘洋 王丽静 刘扬 |